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极文学

极文学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> 第516章 兄弟迥异,见风使舵

第516章 兄弟迥异,见风使舵(1 / 2)

如果不是名字相近,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周法尚和周法明是亲兄弟。

毕竟两个人的人生际遇实在是天差地别。

周法尚本是陈朝大将,因为屡立战功,累功迁散骑常侍、齐昌郡守,封山阴县侯。

只是之后他因为受到长沙王陈叔坚的谗言陷害,不得已率众投靠了北方的周朝,授开府仪同大将军、顺州刺史,封归义县公,并率军击败了讨伐他的陈朝大将樊猛,还为朝廷平定了司马消难的叛乱。

隋代周后,周法尚拜大将军、黄州刺史,封为谯郡开国公,参与隋灭陈之战,长期安抚岭南道。

杨广即位之后,他又先后参与了西讨吐谷浑和攻打辽东之役,帮朝廷平定了杨玄感之乱和镇压各地叛乱,因公授右光禄大夫、左武卫将军。

大业十年,周法尚卒于军中,时年五十九岁,追赠左武卫大将军、谯国公,谥号为僖,葬于北邙山。

周法尚一生先后事陈、周、隋三朝,无不立下赫赫战功,且在三朝都能封侯拜将,位极人臣。

可相对于周法尚的显赫人生,弟弟周法明的人生则戏剧性得多。

虽然有一个威名赫赫的兄长,但他在隋朝只是一个小小的真定县县令,地位与兄长周法尚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。

但他趁着大业末年天下大乱之机,不仅出兵袭据了黄州,还派自己的三个儿子周绍德、周孝节和周绍则分袭了蕲州、安州和沔州,之后率四州之地投靠了荆襄一带势力最大的萧铣。

但他虽然投靠了萧铣,但并不是死心塌地为萧铣效力,反而派心腹亲信去暗中联络实力更强的李密。

李密被秦昇击败之后,他又勾搭上了唐朝,最终率四州之地背叛了萧铣,投降了唐朝的夔州总管李孝恭,被封为黄州总管,依旧镇守黄州,作为唐军进攻荆襄的桥头堡。

可随着萧铣降隋和朱粲的败亡,荆襄大半落入隋军之手,严重威胁着夔州的安危。

为了防止夔州有失,李孝恭不得不收缩兵力,放弃了黄州等地,将大量兵马集中在了夔州。

周法明心中纵是有百般不甘,但却还是不得不听从李孝恭的安排,放弃自己赖以起家的黄、蕲、安、沔四州,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和麾下兵马退守夔州。

只是他刚到夔州,李孝恭便以统一指挥为由,收走了他的兵权,夺走了他的兵马,让他彻底沦为一个光杆将领。

周法明对此自然很是愤怒,但却无可奈何,便每日躲在自己府中饮酒作乐,几乎不再去军营视事,想要以这种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李孝恭的不满。

李孝恭对此也是听之任之,反正只要周法明不捣乱,其他事就由着他去了。

这日,周法明正在府中喝得兴起,管家匆匆走了过来,凑到他耳边轻声低语了几句,却让本来喝得已经有了几分醉意的周法明瞬间来了精神,当即吩咐管家将人带去书房见自己。

约摸过了半盏茶的功夫,洗漱过后得周法明就在书房见到了自己多年不见的侄子周绍基。

不过虽然叔侄二人多年未见,但周法明也多少听到过一些这个侄子的消息,知道他一直在隋朝为官,如今已经官至吏部郎中了。

他此次突然跑来夔州见自己,极为可能是来为隋朝做说客,想要劝降自己。

既然是叔侄,周法明也不跟周绍基拐弯抹角,直接直言不讳问他道:

“绍基,你此次来夔州见叔父,是否是替朝廷劝叔父弃暗投明来了?”

周绍范在一旁听得忍不住微微皱了皱眉头,似乎觉得自己叔父说话未免太过生硬了一些。

但周绍基却没有计较这些,反而从叔父周法明短短一句话中品出了不一样的意思。

毕竟,自己叔父说的可是“弃暗投明”,这说明他心中对唐朝多少是有一些异样看法的。

不过想想也是,自己这个叔父与自己父亲性格迥异,生平最擅长望风使舵,如今眼见唐朝风雨飘摇,朝不保夕,很难不生出点别的心思。
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