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把药方搞定,才打开带回来的英文书,这些英文可能是古英文,杨淮山看起来很吃力,从句又长,单词又拗口古朴,只能硬逼着自己往下看。
转天上午,杨淮山和母亲说今天晚上不回来,王若瑜问道:“要不要我给你做点干粮,带着uoqu吃。”
“不用了,妈,我买点粮食,去家做着吃。”
先来到了一个老药房,照方子抓药,小伙计把药方递给了一旁闭目养神的老大夫,老大夫看了看,盯着杨淮山看了看,就让小伙计照方抓药。
老大夫却自己过来道:“小兄弟,你这是要泡药酒啊,手上有好东西。”
杨淮山笑着点点头。
老大夫低声说道:“小兄弟,要是有好东西,我们店也收,一定给高价。”
“谢谢您老,我如果再找到了,一定拿过来,让您帮忙掌掌眼。”
付过钱,接过药材,杨淮山就骑着车去找昨天的老师傅。老师傅就把八个装鸡蛋的筐子做好了。说道:
“回去装鸡蛋的时候,注意多铺一点稻草,骑的时候注意点,不要是太颠簸,鸡蛋不会碎的。”
“太好了,您再给我做八个,我好换着用。”杨淮山仔细检查了一遍,又放到车上试了试,又续订了八个。
来到火车站,把托运的包裹取出来,主要是当时带过去的书,还有一些工具和药材,山货、干菜等。
都放到了车斗中,买了两个烧饼,吃好了,就骑车往药王沟去。
一直到下午2点多,才到村子。三爷爷还是和几个老人坐在村口,看到杨淮山来了,说道:
“等一下她们下工了,家去。你这三轮车不错啊,买的,还是自己做的。”
“三爷爷,用旧零件自己拼的。我先回家放点东西。”
“嗯。”
杨淮山又对村子口的其他几位大爷问了好,才骑车往里去,直到自家门口。
这条路还真是有点不好骑,比骑自行车麻烦。骑到最后还练起了马步的功夫,才觉得舒服点。
回到家,把包裹行李都拿了进来,该晒的继续晒,该保存的继续保存,有的还可以放到地窖里去。
把做药的工具找出来,开始调配药方,主药就是虎骨和人参,其他的都是配药。
酒也是多年陈酒,泡出来了也不能直接喝,还要按照1:2或者1:3的比例配着新酒才能用。
等把这些事情都收拾好,杨淮山才骑着车来到春生家,春生已经在屋里等着他了。
“春生哥,我和厂里谈好了,一块一斤,一周两次,一次200斤。”
春生露出笑容道:“好,我这两天和人打了招呼了,村子里面肯定能凑够,只多不少。”
喜欢四合院之从79年开始请大家收藏:()四合院之从79年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