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启六年四月二十,1626年5月15日。
松花江干流的水面被晨雾蒙着,一支庞大的舰队正缓缓上行。
10艘唬船在前领航;
3艘蒸汽明轮炮艇居中,烟囱里的淡烟穿透雾层;
5艘蒸汽拖船紧随其后,每艘都牵引着3艘满载物资的四百料漕船,行驶得稳而慢;
50艘哨船分列两侧,像护卫般拱卫着核心船队。
船上的士兵时不时探头望向江面,雾霭中难辨远近,却透着几分紧张。
薄珏号蒸汽炮艇的船舱内,烛火通明,袁可立、沈有容、颜思齐、韩溪亭、杨天生、徐光启、徐正明、李国助、薄珏围坐在长桌旁,桌上摊着伯都讷棱堡的图纸与舰队清单,一场关于“是否派快速先遣队”的争论已持续了半晌。
“依我看,该派一支快速先遣队先走!”
徐光启手指叩在图纸上的伯都讷北岸标记,语气沉稳,
“眼下四月底,正是松花江丰水期,最适合施工。”
“先遣队带着工兵和轻型物资去,把地基和壕沟先挖出来。”
“等主力队带着重型预制件和火炮到了,直接就能组装,能省出至少一周工期。”
“可咱们得防着努尔哈赤啊!”
沈有容皱着眉反驳,眼神凝重,
“之前探子说他西征喀尔喀蒙古,可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?”
“要是先遣队刚开工,他就带着骑兵折返,工事连地基都没打好,无遮无拦的,先遣队如何抵挡?”
“沈将军多虑了!”
李国助不紧不慢地接话,
“伯都讷北岸地势高,南岸是浅滩,努尔哈赤征喀尔喀蒙古只有骑兵,根本过不了江。”
“咱们的哨船日夜巡逻,蒸汽炮艇封锁江面,他连靠近岸边都难,更别说袭击工地了。”
“再给先遣队配500名护卫,装备线膛步枪,真遇小股袭扰,也能轻松应对。”
“从工程角度说,土方活最耗时,也最不需要精密部件。”
徐光启从旁补充,
“先遣队先去清场、放线、挖壕沟,等主力船队到了,地基已经稳固,直接吊装预制墙板就行。”
几人各执一词时,韩溪亭端着刚温好的茶水,轻声道:
“不如再想想,要是等整个舰队一起到,会不会反而误事?”
“嫂嫂这话问到点子上了!”
杨天生立刻接话,
“咱们现在的船队是‘快慢混搭’,唬船、哨船轻便,蒸汽炮艇动力足,顺江走12天就能到伯都讷;”
“可5艘蒸汽拖船牵着漕船,速度得慢一半,至少要18天才能到。”
“要是所有船绑在一起走,先遣队的速度就得跟着拖船走,平白浪费6天工期。”
“这6天足够先遣队把地基挖好、胸墙土坯堆出半人高了!”
“不止是慢,还会乱!”
颜思齐补充,
“要是所有人和物资同一天到伯都讷,3000步兵,再加上所有物资,全堆在河滩上,卸货码头能堵成一锅粥!”
沈有容听着,眉头渐渐舒展,却仍有顾虑:
“可分两队走,先遣队的护卫会不会不够?毕竟只有500人。”
“够了!”
李国助摆了摆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