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极文学

极文学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重生八二:宠妻养女当首富 > 第104章 把茶叶装进瓶子里

第104章 把茶叶装进瓶子里(1 / 1)

得到了张援朝技术上的一个模糊肯定,李悦的底气更足了。

“成本高,我们的定价也可以高。‘东方新茶’的定位,就不是跟汽水抢市场的,它是要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类。一个代表着健康、东方文化的品类。这是品牌价值,不能只算成本。”

“品牌价值?”赵大刚哼了一声,“品牌价值不能当饭吃。货卖不出去,什么价值都是零。咱们是小厂,玩不起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。”

“刚哥,这不是虚的!”李悦也急了,“这是差异化!京城市场为什么难打?因为汽水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,我们是外来者。但是茶饮料市场,是一片空白!我们是第一个进去的,我们就是标准,就是规则的制定者!”

两人的争论越来越激烈。

钱卫和王会计都把担忧的表情投向李子明。这个决定太大了,几乎等于在峰牌内部进行二次创业。一次豪赌。

李子明一直没有说话,他只是静静地听着。他的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敲击着,等所有人都说完了,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,他才停下敲击的动作。

他拿起那份报告,重新看了一遍,然后他抬起头,问了李悦一个问题。

“你觉得,这个‘东方新茶’,能走多远?”

李悦站得笔直。“短期内,它可能不如汽水卖得多。但长期看,它能去的地方,比汽水更远。汽水是时代的产物,但茶,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。我们能把它卖到全中国,甚至卖到国外,卖给所有对东方文化好奇的人。”

李子明把报告放下。

他站起身,走到窗边,看着厂区里忙碌的景象。

“我刚从德国回来,看到他们的啤酒厂,自动化生产线,一小时十万瓶。我当时在想,我们跟他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?是设备吗?是技术吗?这些都可以花钱买。后来我想明白了,真正的差距,在思路上。”

他转过身,看着会议室里的核心团队。

“我们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汽水厂。所以我们的思路,就是怎么把汽水做得更好喝,卖得更便宜,渠道铺得更广。我们所有的竞争,都停留在这个层面。赵大刚想的是低价抢市场,王会计想的是控制成本,这都没错。但我们如果一直这样想,峰牌永远都只是一个大一点的汽水作坊。”

他的话让赵大刚和王会计都低下了头。

“李悦的这个想法,跳出了汽水的圈子。她想的,不再是一瓶水好不好喝,而是一种文化,一种生活方式。这才是做品牌。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打价格战,我们要创造新的需求,定义新的市场。”

李子明走回桌边,手掌重重地按在那份报告上。

“这个项目,我批了。”

一句话,尘埃落定。

王会计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但看到李子明的表情,又把话咽了回去。

“爸,谢谢你!”李悦的脸上全是激动。

“别谢我,这是你自己争取来的。”李子明看着她,“但我要提醒你,这个决定是我做的,可路要你自己去走。做不出来,或者做出来卖不掉,第一个要负责任的,也是你。”

“我明白!”

李子明点点头,然后看向张援朝。

“援朝,你再成立一个研发组,专门攻关这个茶饮料技术。钱不够,我来批。人不够,你去招。我只有一个要求,要做,就要做到最好。我们要让消费者第一口喝到的峰牌茶饮料,就是这个品类的天花板。”

张援朝的脸上也浮现出兴奋的神情,这是一个技术人员对新挑战的渴望。“放心吧李厂长,我保证把这个技术难关啃下来!”

李子明的视线最后落在了赵大刚身上。

赵大刚一脸的郁闷,他还是想不通。“老李,我还是觉得……”

“你不用觉得。”李子明打断他,“你的任务,是先把京城的果汁市场给我打开。但是,你要开始留意新的渠道。比如那些老字号的茶馆、书店、文化单位。‘东方新茶’一旦出来,那些地方,就是它的战场。”

赵大刚叹了口气,没再反驳。“行,你是老板,你说了算。”

会议结束。

李悦和张援朝走在最后。

“张叔,”李悦主动开口,“关于茶叶的选材和口味,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,想跟您聊聊。”

张援朝停下脚步,看着这个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几岁的年轻总监。“好啊。明天来我实验室,我们好好聊聊,怎么把茶叶装进瓶子里。”

京城和茶饮料的项目像两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,整个峰牌食品厂都处在一种紧绷而亢奋的状态里。李子明每天都泡在厂里,不是跟张援朝讨论茶叶萃取的技术细节,就是跟李悦和赵大刚开电话会议,遥控指挥京城的市场开拓。连轴转了半个多月,他觉得自己都快变成厂里的一颗螺丝钉了。

这天中午,他难得从办公室出来,准备去食堂随便吃点东西。还没走到食堂门口,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豆香味。不是工厂生产线上那种带着添加剂味道的香,而是一种很纯粹的、粮食被研磨煮沸后的味道。

食堂门口排起了长队,比平时领饭的队伍长了一倍不止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点期待。队伍前进得很慢,前面的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拿碗接着一种乳白色的液体。

“今天食堂搞什么新花样了?”李子明拉住一个刚打完饭的年轻工人问。

“李厂长!”工人看到是他,立刻站直了,“不是食堂,是苏姐。苏姐自己在家磨了豆浆,带到厂里来给大家喝的,说是看我们最近加班辛苦,给我们补补身体。”

李子明走到队伍前面,果然看到了苏小婉。她系着一条围裙,正拿着一个大勺,从一个巨大的不锈钢桶里往外舀豆浆。她的额头上全是细密的汗珠,但脸上的笑容很温和。

“慢点慢点,都有,别烫着。”她一边舀,一边嘱咐着。

工人们接过碗,有的直接站在原地就喝了起来,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。

“苏姐这手艺绝了,比外面卖的好喝一百倍。”

“就是,一点豆腥味都没有,滑溜溜的,香得很。”

热门推荐